• 回答数

    0

  • 浏览数

    1915

  • 收藏数

    0

作者:admin 发表于 2022-8-30 23:23:14
跳转到指定楼层
今天这篇文章,是一位32岁就牵头起草省委主要领导文稿的大笔杆写的,讲的主要是领导文稿写作,并由此推广到公文写作的思维和方法。全文篇幅虽然不大,但要言不烦,都是长期从事文字材料写作的实践真经,推荐大家认真研读。 过去10多年,我一直从事省委领导文稿服务工作,有一些体会。这里,与大家做一些交流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。 机关公文,自古以来就有。中国文官制度发达,在古代,上下级交流大多依靠写奏章、批折子。《文心雕龙》就讲,“章表奏议,经国之枢机”。魏国曹丕在《典论.论文》中也说,“盖文章,经国之大业,不朽之盛事”。在我国古代历史上,留下了许多一代名臣撰写的公文,为封建王朝统治乃至中国历史进步作出重要贡献,而且成为传世文学名作。比如,早在秦朝就有李斯《谏逐客书》,可以说一篇文章既救了自己也救了秦国,其政治主张的实施对中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。三国时代诸葛亮《出师表》,就是呈给后主刘禅的报告。唐朝魏征《谏太宗十思疏》,是给李世民的劝诫奏章,为后世做出表率。到了明代,海瑞一封《治安疏》,写给明世宗朱厚熜(cong),大胆揭发官场的弊端和统治阶级的罪恶,成就了一段千古传奇。 在战争年代,有人讲,共产党改变中国与世界的武器主要有“两杆子”:一个是枪杆子,一个是笔杆子。共产党人不仅明白“枪杆子里面出政权”,而且明白“笔杆子里面也出政权”的道理。党的思想、大政方针都是通过一篇篇公文传播出去的。《毛泽东选集》《邓小平文选》《习近平谈治国理政》等经典著作,是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智慧结晶。 因此,千万不要认为写好公文是“雕虫小技”。相反,能够写出一手优秀公文的同志,是我们应该着力发现和培养堪当“经国大业”的同志。现在很多地方和部门都在为缺“笔杆子”发愁,今天参加培训的年轻同志,要对文稿工作有充分的认识,这是一片大有作为的舞台,是展现聪明才智、实现人生抱负的技能。 人们常说“文无定法”,那么到底有没有规律可寻?有人认为,机关公文就是“八股文”,无论是领导讲话,还是文件、通知,套用一个模版,就能拼凑一篇出来,还像模像样。有的也讲,文无第一,武无第二,这样写也行,那样写好像也行。这些都说明,一篇真正的优秀机关公文到底应该是什么样?到底是如何写成的?我们很多人并没有清醒的认识,甚至是很多干了一辈子机关公文的人都没有搞明白。 我认为,文无定法,并非是没有“法”。机关文稿起草是有规律、有方法的。写出一篇合格 ...
该板块内容需要购买后才能完整浏览
立即购买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分享:
回复

使用道具

成为第一个回答人

高级模式 评论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