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回答数

    0

  • 浏览数

    2434

  • 收藏数

    0

作者:admin 发表于 2022-9-4 21:13:26
跳转到指定楼层


        在我的干部朋友里面,有几个年轻点的提拔得比较快,他们受到命运的格外垂青,都有一个共同点:悟性较高

        悟性高,常常能让人脱颖而出。同是干事,有的吃亏,有的能够事半功倍,关键是有没有对上领导的路。

        任何事在干之前,必须悟得上级的意图,谁把领导的思想付诸行动,提供了范例,谁的工作也就在面上具有了指导意义。

       1  悟性高的便利

       悟性也常让这种人,获得“德性好”的美名。

        有的人喜欢当面吹捧,显示上级的威势,可大多当事人失掉了气节,也让受捧者的英名贬值。

        悟性高的不这样,不在面前张扬,却默默地扩大领导的影响,把其一言一行往功德无量处阐释,真正夯实群众基础。

       悟性高还体现在协调上的胜势,细微处的善解人意。

        举个简单的例子,在领导办公室谈话,来了客人如何安排,悟性可见一斑。来的是其同级、领导,或者是异性,得知趣告辞,他们的事不是能掺和的。

        而来的人如果不受欢迎,得留下来,让来人感到你们有事,不能打扰,无形中帮领导推却了麻烦,甚至唱唱双簧,将来人打发了事。

        有时,来的人一般化或是圈中人,知道听听无所谓,也必须客气回避,千万别自我抬举,这时领导会说:“急什么,没什么听不得的。”领导体现了气量和关爱,你也体现了分量。

       悟性高的人,还会成为给领导撑门面的人。

        领导下去检查工作,会带他去,座谈会上也让他亮相。他们逐渐由走进视野到走入领导的圈子,由工作圈子又到生活圈子,交往的频率越来越高。

        这就形成良性循环,他们耳濡目染,会得到更多的启示,悟性更高。

       2  先是一点即通

        领导不点,不是水平;点得太多,也就没了余味,也没耐心。这时领导会夸:“有悟性。”

       说此话时,领导也有种自得,发现悟性也是一种品位,一种享受。

        你得马上回话:“还需要点化。”该知足了,领导这话说出来不容易,这是一种对成熟的嘉许,对前景的暗示。

       3  后是不点即通

        这才能进入领导信任的层面,搞行政工作,要的是顺畅、和谐,很多时候需要心领神会,心照不宣,说穿了谁都尴尬。

        某次,领导身边的朋友,透露一个重要的人事信息,叫我大吃一惊,这人一向严谨,难道不怕泄密?他笑了笑:“领导告诉时,秘密已经泄了。”

        那笑意味深长,有些秘密嘴里说不能泄,也许真意并非如此。

        以人事而言,思想不统一时,必要的舆论,可以让人看清风向,而于提拔的当事人而言,又知道了真正是谁帮的忙,泄之利大于弊,只是一般人,悟不得这么深。

        这还不算什么,还有许多麻烦事不便启齿,能办好,又让领导有退路,这种放心是真正踏实的放心。

       点也不好,不点也好,都还是停留在简单的上下级关系。

        再发展下去,有悟得深的,不光领会,还能给领导当参谋,成为知音,共同品析一些从政的妙法,这时的情感会更进一步,更多的是欣赏、叹服,这种感情是由衷的、健康的、高尚的,领导会排除一切困难重用这种人,否则,认为是一种罪过,浪费了人才。

        官场上要悟到这种程度,需要相当的努力,有一个朋友在这方面,简直有点痴迷,每次见面,总是问:“有什么情况没有?”一答没有,他又追问:“瞒啥,我请客。”这样让我们占了许多便宜。

        有悟性的人,领先一步必成事实,至于能走多远,还在于更多的悟了。悟到了,并不一定说。

        并不一定做,假装糊涂。郑板桥“难得糊涂”,有人看到的是消极抗争,更有人看到的是一种官场学问。

        《三国演义》中的杨修如果不诠释“鸡肋”的口令,自然不会得到那样的下场。

        聪明到领导前头去,你的悟性会报废,领导往往反其道而用之,给你个灰头灰脸。

       所以,怎么悟法,要先求自我保护,再求进取。

        这一点很难,悟到了不说很辛苦,总想炫耀小聪明,即使忍住了,又容易颓废,好像世人皆醉唯我独醒。

        4  不该悟的别去悟

       悟性最高的境界,是不该悟的不去悟。

        曾国藩在同治五年写给曾纪泽、曾纪鸿的信中劝谕:泽儿天资聪颖,但嫌过于玲珑剔透,宜从浑字上用些工夫。

        这“浑”字意蕴深长,为人做官都值得玩味,全面理解就不说了,但其间必含有粗放之意。假装糊涂,还没真糊涂好。

       别太辛苦了,生活中到处是题目,毕竟要留一些去思考去解答。尝试着为别人的聪明而快乐,那是一种聪明的快乐、轻松,可以毫无顾忌,而且是一种无私,还能快乐出一种美好的德行。

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账号?立即注册

x
分享:
回复

使用道具

成为第一个回答人

高级模式 评论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